席文峰
一、從港漂到團契
回想起自己和團契之間的緣分,腦海中立馬跳出來的詞語是:恩典和神蹟。
2022年9月,我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攻讀神道學碩士。在參加工作十年後,重新回到校園,有許多地方不適應。學習上每週需要大量閱讀資料和文獻,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力非常大;生活上當時我還不會廣東話,且出行都是使用電動輪椅,加上大陸和香港社會文化之間的差異,很多都是全新的經歷和體驗,新奇之中充滿了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所以第一個學期完全是在緊張和不斷調整當中度過的。
除學習之外,我的聚會生活主要是每週二下午的禱告會,每週四晚上神學院的崇拜,每周日崇基禮拜堂的主日崇拜,唯獨沒有團契生活。儘管學校和神學院都非常努力幫助本地學生和非本地學生之間更好地融合,大家有同一個信仰,我個人也足夠地外向去交朋友,但我依舊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與香港同學之間存在隔閡。因為香港同學原本就有自己的教會和團契,我們除了在學習上有些交流之外,其他方面的溝通和互動就比較少了。而且平時在與香港同學相處的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文化,思維和傳統上的各種差異,互相融入是非常不容易的,好像被一堵無形的牆阻隔了。這些對於以往習慣於有團契生活的我,完全是一種折磨。三年疫情在線上團契已經非常影響體驗和關係了,眼看疫情慢慢消散,就更加期待線下面對面的團契生活了。當時一個學長給我介紹中大普通話團契,但考慮到聚會地點是在崇基禮拜堂的二樓,又沒有電梯,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決定先禱告,求主給我預備更合適的團契。
在「舊約導論」的最後一次課上,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當時擔任教學助理的浩然弟兄,我才知道他竟然是中大團契的上一任聯絡人。了解我的情況後,立馬發出邀請,表示聚會雖然在二樓,但可以背我上去,且團契有好幾位弟兄也可以一起幫忙。不過當時我正忙於寫各個科目的期末論文,加上突然被尿結石折磨,計畫通關之後去深圳做檢查,所以將去團契的時間往後推了。
在我去深圳檢查之後,帶回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尿結石劃傷尿道產生了炎症,結石比較大,醫生估計只有10%的概率可以正常排出來。然而做手術需要住院至少兩週,而我每週都有課和Quiz等學習任務,真心不想住院治療耽誤學習。最終我請醫生先開一些消炎止痛和擴張輸尿管的藥物給我,給我考慮和回去準備一下。醫生無奈,最後千叮嚀萬囑咐兩週之內結石沒有排出,一定要回來住院進行手術治療。檢查回來之後,我不斷禱告求神醫治,突然間想到明天就是週六,有中大團契聚會,於是主動聯繫浩然弟兄,請他帶我參加團契。


